香港安老服务经验及其启示――关于赴港澳学习考察养老服务的报告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点击率:2920更新时间:2015-04-01 11:20

 

近几年,青岛市的养老服务事业,通过政府的倡导、资助和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410月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已达72处(不含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总量由2000年的500张增加到5200多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已达17.2张。在发展"增量"的同时,市局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出台管理办法,组织年检、培训、经验交流等,推动全市养老机构的管理不断上水平、上等级。

为学习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引领全市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20048月底至9月初,市局社会福利处组织市内四区部分民政局分管局长、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养老院负责人共20人,赴港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活动。期间,不仅听取了港澳有关方面关于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整体情况的介绍,还拜访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和澳门社会局安老服务处,实地参观了6家老人院和老人日间护理中心。

在返青后组织的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纷纷表示,香港的养老服务,无论是在宏观管理上,还是在具体的对待老人的照顾服务上,都积累了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次考察活动使大家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 从宏观政策和管理层面看香港经验

2003年底,香港总人口690万,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7%,共80万人(青岛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56%,共83万人)。自1973年,港英政府从稳定社会着眼,开始大规模地向民间福利组织提供财政捐助,直至奠定了今天的"官民合作,官款民营,民间福利组织与社会福利一体化"的社会福利制度格局。在宏观政策和管理层面上,我们感到,香港经验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结合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服务规划的制定、提供所需经费和进行服务监督上。据为我们安排活动的时任香港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现香港大学老年研究中心教授梁王珏城讲,2003年香港财政用于社保方面的资金达330亿港币,其中有33.4亿港币用于了养老服务,但在方式上不是直接提供服务,而是通过招标请民间福利服务组织营运政府规划的社会福利项目。据了解,各社团和福利服务组织80%的经常性经营费用(大部分用于了工作人员工资)来自政府财政拨款。

(二)中介组织非常强大且十分活跃。香港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地区。政府机构少而精,社会中间层却很大。政府在社会福利当中虽然承担主要责任,但又非常超脱。具体服务项目的实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财务、指挥和评价,统统由社团和福利服务组织承担。政府为中介机构的成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称中介机构“伙伴”,即便是检查,也是以"探访"的名义出现,依靠其自我管理、自主运行、自我约束,实行集体自律。

在社会福利界,比较大的社团组织有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承担协调募捐机构、服务机构和政府机构的职责,其本身既不直接募集善款,也不直接向市民提供服务,而是作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群体代言人,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是民间福利服务机构和社会福利署的桥梁。现有300个会员机构,及其2500多个服务单位,雇用人员3万多人,为香港提供九成以上的福利服务。另有香港公益金,肩负着为福利组织募集善款的职责,其本身不直接提供福利服务项目,而是为各福利服务机构解决善款困难。20032004年度,香港公益金直接资助安老服务的资金额达1.13亿港币。

(三)居家养老服务被摆上突出位置。香港现有养老床位7万余张,百名老人拥有床位8张(我市百名老人拥有床位1.72张),财政负担日益沉重。近几年,香港社会福利署开始重新审视和调整原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一是强调"社区为本""社区照顾"的理念;二是控制养老院发展总量,已有床位,包括为健康老人提供服务的床位,统一集中调配给真正有护理需要的虚弱老人;三是鼓励身体健壮和有能力照顾自己的老人,继续留在社区和家中安享晚年,并为此推出“重整长者社区支援服务”项目等。

现在香港的社区照顾,从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到家务助理服务、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等服务队伍建设,从申请人经专业社工小组初步评估,到"安老服务统一评估"及其服务安排,都非常完善、发达,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

二、从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看香港经验

香港的养老服务已走过50年历程,其水平可与世界比美。参观后,大家认为,香港与内地,虽然体制不同,但在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上是相通的。特别是对我们触动较大、启发较大的以下几条,经过努力,是可以逐步达到的:

(一)尊重老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他们护理老人的原则。为此强调"安康老年"的概念,即:对健康老人而言,鼓励他们继续参与社会,发挥个人才能;对体弱老人而言,则强调维持他们最高程度的自我照顾能力。他们认为,如若老人能替他人或自己完成一些工作,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对生命仍有控制,从而提升他对自己的评价和自尊。而有时候,护理人员会为节省时间或方便自己而赶着替老人完成整个工作,但对老人过分呵护或过分照顾,则会增加他们的无助感,使他们感到成为别人的负担。护理人员应指导老人如何完成工作,照顾自己。其角色是协助者、指导者,而不是事事代劳。他们坚信:老人们有自理的潜质,要尽量协助他们发近仍有的能力。

(二)重视个性化服务和个案研究。香港有7所大学,基本上都有社工系,毕业生95%都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现已有2万多名经过心理学、社会学训练的社工,活跃在福利服务机构和社区。因此,香港有条件开展个案工作,个案分析成为香港养老服务的必备程序和方法。在我们参观的养老院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都看到了这样的个案分析的卷宗:老人正面临哪些问题(心理、生理、社交、经济);哪些问题需优先解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是否可行;所需要得到的可行性的支持;提出照顾计划和实施评估。在这样的个案分析的指导下,对入住老人的照顾就非常周到和具体,达到了体贴入微的程度,且针对性非常强。

(三)"持续照顾"理念。香港的养老院是按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分类的,有高度照顾、中度照顾、低度照顾三类。近几年,他们发现,当老人健康状况转差而转往另一家养老院时,老人会因种种不适应而使健康状况更差。因此他们提出,要通过增加功能和环境改造,尽量让老人留在同一养老院里安渡晚年。同理,在社区照顾上,亦要求家务助理服务人员,不仅要给老人提供起居照顾,而且要随着老人身体的转差,提供相应的专业的护理服务。

(四)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养老服务的必备项目。由于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香港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心理和生理老化带来的问题,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我们所到之处,无论是养老院,还是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配备了专门的康复训练室,而且还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医生和物理治疗师。从了解的情况看,心理医生对老人的精神健康问题,特别是抑郁症、焦虑症、过度猜疑和老年痴呆病有深入的研究,在处理老年人心理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物理治疗师,则针对老年人老化过程中出现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转差,分别设置了针对性强,但简便易学的康复训练项目。如为刺激其视觉的改善,物理治疗师有选择地为老人播放色彩斑斓的幻灯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养老院,包括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修课,这在香港已成为一种制度。

令我们羡慕的还有他们老人使用的辅助用具如:轮椅、厕椅、便椅、四脚拐杖、折合式助行架、浴缸坐板、拐角勺等。这些用具方便老人使用,充满了人性化色彩。

(五)照顾者也得到了照顾。为舒缓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包括在家照顾老人亲属的身心压力,香港还在各区设护老者支援中心。中心为照顾者进行精神和情绪上的疏导,组织联谊会和郊游等;同时为加强他们对老人照顾上的能力,还举办一些护理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为让亲属有休息和调整的机会,"中心"还提供家中老人的暂托服务。香港对"护老者"的人文关怀,也令我们深为感动。

三、几点启发

(一)在老年福利事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政府职能应当得到强化,财政投入应当加大。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老年福利事业,既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重头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当在政策和服务规划的制定、提供经费补助和进行服务监督上发挥作用,做到发挥政府职能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相互配合。在财政支持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建议尽快明确各级福彩公益金的使用重点是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并尽快实“民办公助”办法,及困难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或居家养老补贴办法。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由其承担行业管理职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仅要体现在养老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换上,支持社会福利中介组织的发展,应当是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步骤,也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应抓紧研究制定培育和扶持政策。从青岛的情况看,在市社会福利院加挂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牌子,所属人员从市社会福利院调剂,既是远见卓识之举,又是必要的现实选择。应创造条件,引导其健康发展,以逐步承担起整个社会福利行业管理的职责。

(三)对老年人的照顾,仅有亲情是不够的,必须讲究科学化和专业化,必须讲究照顾的知识和技巧。因此,引进社工,培训员工,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素质,就成为当前的急需。

(四)逐步引进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这是预防老年人自杀和维持其最高程度自我照顾能力的重要措施。青岛市老年公寓等有条件的单位已在试行,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考虑到民办养老院因此将增加成本的实际,应抓紧落“民办公助”政策。

(作者:青岛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  张善斌)